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舞论对印度戏剧的历史影响以库迪亚旦剧为例(3)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库迪亚旦剧面临着传承发展的一些负面因素。苏妲指出:“体现了库迪亚旦剧等神庙古典剧的形式主义(formalism),其程度远超世俗的民间艺术形式

当前,库迪亚旦剧面临着传承发展的一些负面因素。苏妲指出:“体现了库迪亚旦剧等神庙古典剧的形式主义(formalism),其程度远超世俗的民间艺术形式。许多个世纪以来,由于遵循传统精神,这些戏剧形式严格地保留着结构的紧密。然而,在新的社会秩序下,随着神庙资源的减少,库迪亚旦剧遭受着严重的挫折。”④Ibid., p63.这些不利因素包括封建秩序的崩溃、传统艺术领域引进西式教育、领地的缩小、钱财的锐减、庇佑的乏力,等等。因此,许多传统艺术蜕变为纯粹的祭祀仪式(mere rituals),失去了昔日融艺术表演与宗教祭祀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男演员开始替女演员表演女角。缺乏表演机会,未对表演场景进行完善,男演员们的演技降低,成为此前老一代优秀演员的影子。“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库迪亚旦剧这类古典艺术的欣赏基础,局限于一小众知音和热心者,他们本身则主要依赖于封建恩主的鼓励、支持和赞助。由于坚守独特性和祭礼性,库迪亚旦剧拒绝变化,顽强地固守传统,或许是最不愿屈服于世界召唤的一种戏剧。”①Sudha Gopalakrishnan, Kutiyattam: The Heritage Theatre of India, p64.尽管处在如此不利的局面,库迪亚旦剧还在顽强地坚持下来,这主要表现在一批演员世家努力保存传统演技。尽管如此,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库迪亚旦剧这一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印度古典剧,将在印度的土地上继续流传下去。为此,下边再对20世纪以来库迪亚旦剧的现代发展作一简介。

作为一种神庙表演的戏剧,库迪亚旦剧和著名的婆罗多舞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后者在历史上是一种神庙舞蹈,由被称为devadasi(神奴)的舞女进行表演。将时针拨回到20世纪初可以发现,库迪亚旦剧和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等一样,都是在印度民族意识高涨和爱国主义热情迸发的时代条件下,在寻觅和发现“印度身份认同”(Indian identity)的前提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1927年,R.D.阿隆达勒(Rukmini Devi Arundale)在泰米尔纳德的金奈(Chennai)建立了旨在保护、传承婆罗多舞的机构“艺术殿堂”(Kalakshetra,或译“艺术福田”、“艺术园”)。1930年,喀拉拉的V.N.梅侬(Vallathol Narayana Menon)与其朋友M.拉吉(Mukunda Raja)合作,在当地建立了“喀拉拉艺坛学校”(Kerala Kalamandalam),首先向学生教授喀拉拉一带流行的卡塔卡利舞。1965年,该校设立“库迪亚旦剧院”(Kutiyattam School),扩展至传授库迪亚旦剧的表演。它包括六年制学位课程和一年制附加学位课(post-diploma course),弥吒乌鼓专业学生的学位课程则为四年制,此外还有一年制附加学位课。

由于卡塔卡利舞和库迪亚旦剧与神庙的复杂联系,以及资助人和社会的诸多偏见等复杂因素,直到20世纪中期,这两种喀拉拉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才迎来了现代发展的真正转机。卡塔卡利舞赢得外部人士的认可与青睐在前,库迪亚旦剧在后。到1990年为止,喀拉拉邦先后建立了三所培训库迪亚旦剧后备人才的学校,它们是前述的喀拉拉艺坛学校、1970年建立的“经典学校”(Margi)和1982年建立的“ACC忆师门学校”(Ammannur Chachu Chakyar Smaraka Gurukulam)。喀拉拉地区的库迪亚旦剧有三位大师:M.M.查卡亚尔(Mani Madhava Chakyar)、P.R.查卡亚尔(Paimkulam Rama Chakyar)、A.M.查卡亚尔(Ammannur Madhava Chakyar)。其中,M.M.查卡亚尔出版了《戏剧如意树》(Natyakalpadrumam),介绍库迪亚旦剧的理论与表演。1980年,“喀拉拉艺坛学校”的库迪亚旦剧13位演员在P.R.查卡亚尔带领下,首次出国演出。1995年,库迪亚旦剧国际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Kutiyattam)建立,旨在向印度全国推广库迪亚旦剧。2001年,库迪亚旦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印度著名的国立艺术学院(Sangeet Natak Akademi)倡议建立了“国立库迪亚旦剧中心”(Kutiyattam Kendram)。建立该中心的目的是系统地保护和发展库迪亚旦剧,培养欣赏库迪亚旦剧的知音(rasika)和观众,为相关的库迪亚旦戏剧上师(guru)、表演艺术家和学者们交流心得体会或学术交流提供对话平台,资助各种培训项目,保护传统戏剧,鼓励传统戏剧研究,保护库迪亚旦剧男演员和女演员的师徒传承制(Guru-Shisya parampara)得以延续,赞助库迪亚旦剧家族。①Sudha Gopalakrishnan, Kutiyattam: The Heritage Theatre of India, p143.值得一提的是,在库迪亚旦剧的复兴和保护方面,日本信托计划基金(Japan-Funds-in-Trust scheme)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影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举措。②Ibid., p142.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324/407.html



上一篇:香港铸造业总会年新春联欢晚宴暨文艺表演大赛
下一篇: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的文艺大众化研究基于马克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