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跨性品格(3)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在的问题在于,作为对中国社会语境的修辞性适应的产物的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具有怎样的本土修辞习性,包括传统缘由、内涵、属性、对象

现在的问题在于,作为对中国社会语境的修辞性适应的产物的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具有怎样的本土修辞习性,包括传统缘由、内涵、属性、对象和意义?这里可以稍作理解和论述。这里的“本土修辞习性”一词,是指特定现代性学科制度词语在长期的本土化移植中会因本土语境的特定的修辞调适作用而养成一种不同于一般学科制度设置的特殊的习惯特性。如此,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濡染上本土修辞习性的特殊行业领域。

从传统来看,“文艺评论”一词的使用有着悠久的本土隐性传统渊源。中国传统强调“文”为“道”之文,其地位和作用高于“艺”,从而可以让“文”与“艺”聚合为“文艺”一词,由此体现出“文”“艺”并重、以“文”导“艺”的制度运行规范。在这里,“文”不只代表狭义的“文学”,还代表“语文”“人文”“文化”等更宽广而深厚的意蕴。如此,在文化艺术制度设置中使用本土色彩浓郁的“文艺”一词而放弃有着现代性学科制度鲜明色调的“艺术”,无疑有其充分的本土修辞依据。同时,当“批评”一词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烙上特殊社会政治印记后,在文化艺术行业制度和相应的公共政治话语圈中换用中性而温和的“评论”一词,也符合当代行政管理和社会政治治理的特定需要。这也表明,文化艺术行业话语圈和公共政治话语圈可以运用一套与向来有着自身独立自主性的学科制度话语圈不尽相同的修辞语汇。

这样再回头来考虑文艺评论的内涵界定,就变得较为清晰了。当代中国文艺评论,是一种阐释、理解和评价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的异通性意义的过程。它以艺术品为中心,对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加以讨论,探讨其涉及的艺术品特殊性与一般性、差异性与共通性等相关问题,即异通性问题。艺术品的异通性,是指艺术品与艺术品之间、这个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与那个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之间,总是存在差异性和共通性,差异中有共通性、共通性中有差异,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完全彻底的异质性或同一性。艺术品的这种异质性与共通性相互渗透共生的特性,不妨称为艺术品异通性。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在当代社会普通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平台(而非学科平台)上,面对这些普通公众(而非专业公众)去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的公共价值(无论这艺术品属于哪个艺术门类或样式),追究其异通性原理,以便普通公众获得一种带有艺术公共性意义的共通理解。这种面向普通公众的艺术公共性建构,正使得文艺评论的内涵与现代性学科制度中的文艺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或美学批评的内涵之间,出现微妙而重要的区别(当然它们的相互联系本来就十分紧密):前者更多地面向最广大的公众群体,后者则主要面向学科内部专家群体;前者要尽力选择和运用普通公众能够理解的公共语言,后者则可以仅仅使用本学科专业圈才能理解的学术语言(有时转到其他学科圈就变得难以理解了);前者服务于公共文化事务,后者主要致力于本学科专业发展。这种区别或分离,恰是当代中国文艺评论所具有的与文艺美分科话语圈的内涵不尽相同的特殊内涵之所在。

从属性上看,文艺评论虽然属于一个行业,但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它不应当被简单地限制在一个专属的界别(文学、艺术、文化产业或文艺传播等)、行业(文艺评论、文化艺术产业或艺术传媒业等)、艺术门类(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艺术、美术或设计等)、学科(文学、艺术学或美学等)内部,而应当有着一种跨界别、跨行业、跨门类和跨学科的开放和共生特点。也就是说,它可以而且必须面向若干不同的界别、行业、艺术门类和学科开放,在此开放地带寻求和实现共同生长,而不能被固化在一个狭窄的格局内。不妨把文艺评论所具有的这种跨界别、跨行业、跨门类和跨学科等“跨”字当头的相关属性,统称为跨性品格。跨性,也就相当于英文所谓“跨越性”“间性”“交互性”等,也就是人们分别选用 cross、trans、inter 等多种不同前缀词而试图表达的那种只有跨越自身界限而面向外界开放才能有真正存在的意义。这种跨性品格的产生,并非是指文艺评论面对其他事物具有高姿态,而是指它本来、本性或本质上就如此(如果可以冒昧地用一回这类终极词语的话),也即具有发自基本生存需要的本来习性。不“跨”不成其为文艺评论,而只有“跨”才是真正的文艺评论。一个作家写完小说后就去评论自己的作品、其间也可能提及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或者是去发表对于一首交响乐作品的评论,这些都是“跨”性的呈现。一个未曾有过任何创作经历的人去评论小说、绘画、电影等艺术品,同样是“跨”性的体现。文艺评论注定了就是一个具有多重跨性品格的行业。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128/328.html



上一篇: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下一篇:自由洒脱的教学美 ——听郑惠生教授讲理论课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