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是[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01/26]
巴特提出的文本理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献翻译(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这里,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在纸上”就发生了一个逆转:与其说作者的生活影响引发了他的作品,不如说是作品影响和引发“作者”的生活。 因为,既然
这里,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在纸上”就发生了一个逆转:与其说作者的生活影响引发了他的作品,不如说是作品影响和引发“作者”的生活。
因为,既然“写作着的我”从来就不过是一个“纸上的我”,那么“忠实作者原意”这个传统的文学道德标准也就随之成了一个虚假问题。
而且,巴特的“文本”理论将作者移到“纸上”,有助于我们摆脱这种特定意识形态的一定之规,进入更开阔的研究领域。
04 文本的阅读实质是一场“游戏”巴特认为,文本要求的是一种不同于作品阅读的新的阅读。他指出,传统的作品观连带着培养了一种阅读习惯,即根据欣赏口味来欣赏作品。
在这种活动中,是否满足口味的多样需求是判别书之优劣的依据,而阅读不过是其中的次要手段而已。
在巴特看来,这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阅读,因为阅读已被简化成了文化的商业消费。文本所需要的阅读不是那种对意义的享受,而是一种“游戏”。
如何理解呢?
首先,文本自身就在游戏,这是一种不受任何终极目的规定的游戏,是能指按自身的指称关系不断播散的游戏。
而读者本人则进行着一种双重游戏:一方面他像玩游戏那样玩文本游戏,他遵守文本的游戏规则,实践着文本的再生产过程。
另一方面,他还在游戏这个词的音乐意义上“演奏”文本,现代音乐中,有一类曲谱要求演奏者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份总谱的合作者,即要求演奏者去完成它,而不仅仅是“解释”它。这实际上把演奏者变成了作曲者的一部分。
巴特认为,文本就是一份广义的现代音乐总谱,它要求读者进行联合创作式的演奏。游戏这个词所具有的双重含义,使文本的阅读剔除了作品阅读的那种消费性,从而成为一种工作、一种生产实践。
既然阅读是这种双重意义上的游戏,那么它与写作就基本上没有区别。一方面,语言的意指活动规律已不仅是写作独具的规律,另一方面,阅读本身就是对写作的完成,就是对文本总谱的联合创作。
可以说,文本废弃了写作与阅读的差异,将二者纳入了同一意指活动过程,同一游戏。写作与阅读合一的命题便成了巴特对当代批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05 文本的阅读意义在于无限的愉悦巴特将阅读的分为两种,阅读作品的愉快与阅读文本的欣悦。从作品中得到的愉快是一种消费的愉快,因为它不是源自阅读本身,而是源自自以为读到的意义和自以为达到的终极。
这种愉快只是由于顺从和接受文化习惯和先在观念、进行舒服的阅读才产生的。就其受抑于意义而言,巴尔特称它为一种有限的愉快。
文本的欣悦则是一种完全不同质的偷快。由于这种愉快不受任何限定,所以被视为无限的愉快,近乎狂喜。
这样一种狂喜般的文本欣悦,说明了文本的最后一层本质。用巴特的话说,文本似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社会乌托邦,因为,即使不能说文本建立了纯洁理想的社会关系,那么它也建立了纯洁理想的语言关系。
在文本里,没有尊卑高下的意义等级,没有不容置疑的秩序,没有权威和控制者,甚至也没有一定的起点和终极,一切语言都开放地流转。
巴特认为,文本的欣悦已经超越了囿于文化心理积习的审美愉快,达到了某种理想的世界。
凡此这样,巴特描述了一个望上去几乎令人眩目的文本世界,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想世界。
或许可以说,这个世界的最大特征在于:它不仅使一切秩序、中心实质、目的、意义,甚至已有的一切观念体系都遭到彻底颠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取缔了这类概念本身。
用巴特本人的话说,“文本”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人。这恰恰是后结构主义的精神实质在文学领域的投影。
后结构主义者宣称自己具有不同于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想,认为直至今日人们所信以为真的许多理论都依然没有逃脱形而上学的影子,即从先在的假定前提出发,用各种方法证明这种前提的真理性,由此形成了话语和文化领域中的。
在这种意义上,后结构主义是力图倾覆这种悠久的一种破坏性思维。在西方世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破坏也可以是一种开拓。
巴特的文本理论也正是文学领域中的一种破坏性开拓,它有助于我们彻底清扫由历史和意识形态遗留下来的、貌似公允的形而上学的积习,并在这种清扫中寻找新的无限多样的可能性。
回答完毕。
我们应运用什么观点鉴赏作品?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zonghexinwen/2022/1221/763.html
上一篇:文艺理论与批评维普期刊网(《文艺理论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