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是[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01/26]
何伟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科大融合(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全才”的出现为学术大发展提供了契机,最重要的标识就是有意识的创新活动。在学科大融合局面形成之前,中世纪的各种学问都被局限在特定的边界之
“全才”的出现为学术大发展提供了契机,最重要的标识就是有意识的创新活动。在学科大融合局面形成之前,中世纪的各种学问都被局限在特定的边界之内,在经历了许多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它们似乎已经达到顶峰,取得新进步的可能性堪称渺茫。学科大融合及“全才”的出现使得改变这一局面成为可能,英国卓越的“全才”弗朗西斯·培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他指出世界不会因人的理解有限而缩小范围,人应当使自己的理解扩大和开放,直至拥抱整个世界,“只有到那时我们才不再像中了邪魔的人那样,被局限在小圆圈中不停地跳舞,我们的航程和赛道将和世界罗盘一样宽广”。培根声称人类所有的学问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他所关注的是把知识拓展到新的领域。在面对中世纪学术停滞的局面时,他不是谴责过去,不是查找前人的不足。他的哲学不是“修正”(renovation),而是“创新”(innovation)。在他看来,学术的进步不在于“灌输”某种已有的学说,也不在于“延续”传统,这两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都不是进步。培根把“灌输”和“延续”视为“培植”(cultivation),而不是一种“发现”(discovery),提出学术的进步需要新的出发点、新的学术兴趣、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研究方法。正是从这种全方位的创新中,诞生了现代科学,培根也被当之无愧地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综上可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智慧”概念内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学科大融合的思想来源,在新的文化氛围中诞生了“全才”,他们突破了原有的边界,将人类学问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何伟文 (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教授)
编辑:
责任编辑:陈韶旭
来源:文汇学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zonghexinwen/2021/091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