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王先霈:用“圆形批评理论”体味中国文学(3)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先霈重新关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和当代文学批评,并寻找独特的批评方式和体味方式,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解码方式》《中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先霈重新关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和当代文学批评,并寻找独特的批评方式和体味方式,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解码方式》《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80年代中国通俗文学》《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等系列著作,同时还建构了影响广泛的圆形批评理论。

此后,王先霈将教材建设纳入学术研究之中,他立足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专注于民族性和本土性,同时注重文艺学学科的时代性和广泛性,通过文艺学系列教材建设,完善了他的文艺学体系建设。

无论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研究,还是文艺心理学探索,无论是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还是文艺学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本土化一直是王先霈思考和追寻的问题。他认为,本土化有表述方式的本土化,观念、立场的本土化,但决定性的、起关键作用的是研究对象和关注对象的本土化。“中国的文学理论建设,目的首先是回应中国本土文艺实际中的问题;能够推动本土实践中重大问题的解决的理论,自然就具有本土性”。

王先霈治学严谨,成果丰硕,但没有深思熟虑,他一般不会发表意见。最近出版他的文集,所有篇目都经他精心挑选而定。出版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希望他多选一些篇什,且对字数和卷本不加限制,但他仍从严要求,自认为意义不大的均予以舍弃。最终,《王先霈文集》成八卷本问世。

  教?学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中文专业没有独立开设过文学批评课程,有关内容只是在文学理论中简单带过,更没有专门的教材。20世纪80年代初,王先霈在国内率先单独开设文学批评课程,并于198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教材《文学评论教程》。该书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和民族性、文学批评家的素养、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的写作、文学批评文章的样式和特点等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和研究,初步建立起了文学批评学体系。

在教学中,王先霈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注重教学成果的转化,在做好理论阐述、传播的同时,又为创造性的理论建设提供参照。他说:“我在教材编撰和教学研究上投入了颇多的精力。在教材中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已有成果,对这些成果作梳理和综合,给予恰当的评价。”他主编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原理》《文学文本解读》,后经发展完善,编订为“文艺学系列教材”,即《文学理论导引》《文学批评导引》《文学欣赏导引》《文学发展论》。此外,他还领衔承担了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

将理论教学和当代文学作品评论有机结合起来,是王先霈教学的一大特点。由于他对湖北的作家作品非常熟悉,了解本土文学状况,所以他在教学中有诸多互动。他曾将当时本省青年作家黄大荣的短篇小说《在小叶女贞墙那边》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让每个同学评论分析。至于讲课过程中引述的最新作品,那就更多了。此外,他还开办文学评论研究生班,成立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分别举办刘醒龙、邓一光、李传锋、熊召政、刘继明等作家的作品研讨会,使作家和师生双方受益。

王先霈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他态度温和、为人大度,即使是对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也能包容和善待。在课堂上,他并不借助语气和动作追求生动效果,反而显得比较严肃,他能用平和的语调、严谨的态度,讲出丰富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而这使他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欢迎。他讲课的时候,常常只拿一张很小的卡片,或一支粉笔,但能信手拈来,将知识、理论、观点、方法讲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枝蔓。也许是他讲课的神情所致,研究生见了他,往往感到紧张。甚或吃饭时,只要他在场,那些后生们一个个都不敢“放肆”。其实,无论后生们如何“放肆”,他都会宽容,更不会责怪。有时候,可能是为了打消别人的顾虑,他还带头讲个笑话,以活跃气氛。尽管如此,只要他在,那些弟子们仍然比较拘谨。每每遇到这种场合,就有“好事者”把他“请”去休息,然后,其他的人便可以“为所欲为”了。虽然他不言自威,不权自重,但还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喜欢和他交往。

  立?学

文学批评的本土化,也是王先霈所追求的。针对那些偏执的“直线批评”,王先霈力图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和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观念。20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了“圆形批评”的理论。他认为,人类个体和群体的思维都是螺旋发展的,螺旋上每一小段都近似直线,而其整体则呈圆形,这种圆形,一是在过程中实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正、反、合,趋向圆形的境界;二是经由不同的个体、不同群体的对立、争论和交融而实现。这就克服了把文学性质的某个侧面孤立起来、凝固起来而无视其他方面存在的弊端,通过批评主体的自谐和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互谐,达到“圆形”的境界。他说:“这里所说的‘圆形',是一种批评观念,是对文学批评的感悟性与思辨性的一种体认,对文学批评的对象的审美性质的体认;它又是一种批评原则和一种阐释方式,贯穿在批评活动之中,贯穿在文学批评主体对批评对象的把握过程之中,贯穿在主体思维活动的形态之中。”在文学批评中,“圆形”体现在对客体的把握程度和主体思维活动的运转形态两个方面。王先霈所建构的圆形批评理论,在他的《圆形批评论》《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等著作中有详细论述,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zonghexinwen/2021/0407/414.html



上一篇:强调真实 注重理趣——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
下一篇:傅谨:文艺“批评”如何破冰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