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是[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01/26]
返回现场:重建批评对文艺实践的关怀和引领(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四种意识。 首先,批评必须具有学术意识。批评不是欣赏,不是空洞的赞美或简单的评价,而是扎实的理论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四种意识。
首先,批评必须具有学术意识。批评不是欣赏,不是空洞的赞美或简单的评价,而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说,理论是对审美意识层次、对艺术传统的理性把握、艺术规律、艺术价值形式的研究。它应该通过批评和实践来作用于当前的艺术创作。理论不是批评的外衣,而应该是其核心基础和认知基础。相反,批评使理论保持活力,增强问题意识,并测试其有效性。批评可以塑造理论的实践性,理论可以增强批评的学术背景。
其次,批评必须具有审美意识。真正进入作品,必须对作品的内部肌理有深入的解读。古典批评首先是对“理解作品”的批评,有内幕分析,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把握。没有对作品的分析,批评只能是肤浅的、不及物的、没有根据的、不可理解的。艺术家觉得你说了半天似乎与他无关,观众也找不到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归根结底,批评无非是一种闲散或看似深刻或似是而非的闲置。
第三,批评要有进取心。批评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中介,不仅需要协助创作实践的诚意和勇气,更需要推动理论积累的目标和抱负。换句话说,批评应该对艺术的创造意识敏感,并在实践中保持存在;同时,批评要自觉介入理论的初衷,保持研究的活力。真正的上进感,不是来自上级打压,也不是来自一群友好的支持,而是说实话。
第四,批评要有艺术史写作意识。古往今来,艺术从一个时代到一个时代。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大部分的文艺作品都被遗弃了。老实说,这并不残忍。这是人类重组遗产的福音。历史已被“驳回”。即便如此,也难免有渣滓留给后人。今天的做法是一样的。批评需要明确的清理意识,这既是现实的,也是基于历史责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不仅是针对时代精神的需要,也是基于历史规律的预设。当然,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被保存和传承,确实是一个理论问题。批评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它也把这个大话题留给了理论。
创造、批评、荣耀有发展;理论进步、批评与荣耀。基于新时代文艺生态乃至精神面貌的塑造,批评必须承担责任;面对历史的“割裂”,批评应该在场。学者要拿起批判的武器,面对创作的现实,面对当下理论的积累,以基础理论为批判的高度,以史学研究为批判的基础,以观念为指导,以批判为导向,聚焦以现实为批评方法,回归原地,重建批评对文学实践的关怀和指导。
(作者为《文学研究》主编)
主编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zonghexinwen/2021/0821/540.html
上一篇:提升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
下一篇:礼赞大师 | 郭绍虞:披沙拣金,为中国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