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礼赞大师 | 郭绍虞:披沙拣金,为中国文学批评(4)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五十年代,郭绍虞为方便初学者删改出一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后来亦曾尝试用“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的理论、“儒法斗争”的理论来作


??
五十年代,郭绍虞为方便初学者删改出一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后来亦曾尝试用“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的理论、“儒法斗争”的理论来作改写。改得很吃力,自己也不满意,但他并非违心努力,而是真诚地相信:“我们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应该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发展。”这与早年发起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一贯。六十年代初向郭绍虞请教问学的王元化,后来记下:

在粉碎“四人帮”后,那时的气氛完全不同了。他略带微笑地向我说,他曾经也想用儒法斗争的观点去修改《中国文学批评史》,可是还没有来得及,“文革”结束了。这种毫无掩饰的坦诚,再一次使我惊讶。绍虞先生虽教书多年,但他不是口才辩给的人。他不大会说话,因而就需要从他那近于木讷的谈吐中去发掘寄托遥深的寓意。绍虞先生真诚地相信应改造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像许多老一代知识分子一样。


1961年起,郭绍虞与罗根泽共同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还与钱仲联等同行专家一起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唐弢说起这一年大家的填词唱和里,郭绍虞写“犹有壮志雄心,争鸣其放,待创新文物。人在东风忘是老,管他白丝青发。红欲加鞭,专图破的,试作高峰越……”是“一个老学者专心致志地要求进步的胸怀”,他“狂狷人生的天平砝码”有变动了,浪漫的气氛益发强烈;但郭绍虞身上仍有狷性,所以旁人不必为他修改旧著而感到难过,因为“这种狷性必将引导他走上科学道路”。进入耄耋之年后,郭绍虞仍然紧跟时代的跃动,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用学术来参与新思想、新文化的建设。




-“烈士暮年,壮心未已”-


在复旦中文系学习、任教的吴中杰曾在《海上学人》里记说,当时同学们调皮,爱学郭老在迎新会上的一句话:“我们今天欢迎新伙伴,我们大家一起来伙伴。”语言学大专家竟不太会说话,但无碍大家亲切地爱戴他。郭绍虞和夫人张方行都宅心仁厚,平素温暖真诚待人,危难时更不吝相助,屡屡帮助同仁、学生摆脱困境,受恩者众多,无不深深感动。
??
王元化说“绍虞先生似乎最怕过直过露。他谈任何问题,总是联系到各个方面,以防片面化和简单化,因此和那种(明白易晓、使人一览便知的)文风恰恰是背道而驰的。”他是“曲折细腻”“蕴藉较深”的,同时颇为顶真。“文革”期间,他曾对“反动学术权威”一词提出不同意见。他说没有人会自称为权威——他从未以“上庠师宿”自居,且这到底是“反动的学术权威”,还是“反动学术的权威”呢?总之两者都说不通,不能承认。
??
郭绍虞晚年仍然笔耕不辍。据蒋凡回忆,郭老每天很早起来,梳洗后即进书房工作;不太娱乐,只是偶尔听听苏州人爱听的评弹。夫人烧得一手好菜,且对郭老体贴入微,让他能一心读圣贤书。书法或许是郭绍虞的娱乐。他的字苍劲又迥秀,早年就享有书名。1933年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即是请沈尹默题写书名,郭绍虞手书郑振铎的序文。解放后,他历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学生楼鉴明回忆,郭老上了年纪以后手抖,就在天花板上穿一根绳子垂下来,将右手套在系于其上的塑料圈里,止住手颤,坚持作书。
??
1982年,在郭绍虞九十寿辰当日,上海市文联、作协分会和复旦大学举行祝贺郭老执教著述70周年的茶会。150多人欢聚一堂,郭绍虞在答词中说:“烈士暮年,壮心未已,我虽然不是千里马,可只要我还能工作,就要与大家一起携手并进,共创四化大业。”欢度生日后,他开始埋首校订毕生心血的结晶《郭绍虞文集》。文集不包括专著,而是汇集他自1913年起发表的文章,分为《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这位用与名字谐音的“照隅”作斋名的学者,说自己“愿意详细地照隅隙,而不能粗鲁地观衢路。”还说,“我一生在教育界的时间为多,生活单调,思想平凡。”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zonghexinwen/2021/0902/550.html



上一篇:返回现场:重建批评对文艺实践的关怀和引领
下一篇:何伟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科大融合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