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六朝文艺创作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2)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4](P632) “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4](P632)

“隐”也作“櫽”,见《熔裁》:“蹊要所司,职在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4](P543)“櫽括”原为矫正曲木之木之意。引申为去除繁冗、不过度表现的意思。《文心雕龙·熔裁》认为,过多的藻饰反而会影响文意的传达。“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4](P543)避免繁缛,恰如其分的删改,能让文艺作品变得通透精约,审美达到有余味的境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也往往追求生态之美。如造物设计时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器以致用,文质彬彬的制器观

与道家思想不同,儒家思想给予现代造物设计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器以致用;另一个是文艺作品需文质彬彬。《尚书·周书·旅獒》有“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5](P489)对待“物”不能仅仅追求其华丽的外表,否则会丧失德行或内在的根本。这就涉及到荀子所提出的“重己劳物”的造物观。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工艺制器,儒家思想有着强烈的追求功用的倾向。当然,六朝时期随着儒教的衰退,文艺形式似乎趋向于对艳丽的外在形式之美的追求。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外在艺术形式被长久压抑后的反弹现象。实质是人们以前所未有热情追逐外在华美形式的同时,其并未超过当世人对内在“以人役物”思想的热情。也就是说当世人潜意识之中仍然对物的内涵抱有不低的标准,只不过与前代相比更加重视了外在形式而已。如南齐谢赫《绘画六法》对传统审美总结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古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首当其冲的标准就是“气韵生动”,其也是审美的总体要求。虽然谈论的是绘画的审美要求,但也可视为古代设计思想的传统精髓。这一对“物”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要注重作品的“意蕴”,即作品的精神内涵。这种主张融入于造物设计中就是需“以意制形,以形取意”。六朝文艺创作对外在形式与内涵、功用的兼容并重,若用儒家思想的表达就是能达到“文质彬彬”。如《论语·雍也》就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P60)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需要以内在的仁为本,然仅仅如此又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以外在形式的优雅举止和一定的文采。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孔子所言“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7](P1106)儒家思想注重“文”和“质”的融合统一。这种关系原本是探讨君子品行,后来也被引入文艺评论与造物设计之中。其应用于文艺理论领域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中对文辞艺术的评论:“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鞋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4](P537)《文心雕龙·时序》中将这种形式与功能融合为一的美学观点称之为“淡思浓采,时洒文囿”。[4](P675)在造物设计领域,这样一种文与质都兼备的“物”,其需要千锤百炼而非自然的生长。简而言之就是材美工巧,具体有以下三方面表现:其一,人工的精心打磨不可或缺。如《卫风·淇奥》所形容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二,所选“材质”能够经琢磨,材质若不堪,纵使千锤百炼也是徒劳。其三,“工”要专精而细腻。如《荀子·大略》所描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8](P309)儒家美学往往强调后天对于制器的重要性。

在造物设计领域,这探讨的就是审美与实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依存关系。儒家这种将人格典范、社会理想与材美工巧相关联的观念也给现代造物设计领域以启示。可表现为为了突出“物”的某个点,不计成本地集中花费精力与功夫,以人工制作雕刻出精美的花纹和规范的形状。就犹如为突出玉的温润和亮度而不惜琢磨和切磋。事实上,所谓的形式和功能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能合融为一体,即“形式就是功能,功能等于形式,功能寓于形式之中”。造物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或审美,它本身兼具形式和功能、审美和实用的统一。因此,文质合一的审美思想在器物制作的实践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先看看六朝时期对造物实用功能重视的例子。如1965年辽宁省北燕宰相冯素弗墓中出土的制工精美的鎏金双马镫,是中国马具发展史上发现得最早的一副双镫。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认为:“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610/473.html



上一篇:谈文艺编剧的形象思维方式
下一篇:新时代文艺理论的宏大叙事读新时代文论与审美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