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自由洒脱的教学美听郑惠生教授讲理论课(3)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绝不放弃的“坚守”课 郑老师讲课给人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无论分析事例还是阐发道理,都非常讲究逻辑,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理性的美。

四、绝不放弃的“坚守”课

郑老师讲课给人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无论分析事例还是阐发道理,都非常讲究逻辑,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理性的美。他不但自己讲逻辑,还时常要求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时注意逻辑性,如注意概念与语词的区别、语词的能指与所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联等,并特别强调“没逻辑的思考和表达无效益,因为不论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只要没逻辑,就不能有效地说服他人”。他的这种坚持,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好像是在上逻辑课。而如果读过他写的文章,你就会觉得他上课时坚守“逻辑底线”,是很自然的事。他批评“经典的黄昏”[3]、批评“经典的终结”[4]、批评“我读故经典在”[5]、批评“通俗小说”[6]、批评“短信文学”[7]、批评“文学信仰时代”[8]、批评“后文学时代”[9]、批评“经济出诗人”[10]、批评“文艺学越界”[11]、批评“文学理论学科建设”[12]、批评“大学文艺学”[13],甚至批评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谈美书简》[14]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的建议[15]等,用的工具手段主要就是“逻辑”。在他的学术研究里,“‘实证’与‘逻辑’”[16]就是随身带着的“解剖刀”。一个平常研究习惯于用“实证与逻辑”去分析各种问题的教授,回到课堂上,自然是照样“坚守”。这种坚守,给人带来的是课堂内外整一的“实实在在”的“合乎逻辑”的美。

郑老师讲课给人另外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对于崇高和经典的“捍卫”。他认为“崇高是宇宙万物中高级的形态,而经典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之必须敬重,并从中汲取能量,以使个体生命变得强大。”如果有哪个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平和的郑老师就会急起来,并努力改变这个学生的看法。当然,对于大众文化和审美时尚素有研究的他[17],也会在课堂上活灵活现地演绎优美和流行给人带来的乐趣,但他更多的是用“真善美”甚至是“至善至美”的标准去探讨崇高与优美、经典与流行孰高孰低的问题。谈“月儿装上面幕,桐叶带了愁容……”(李金发《律》)“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戴望舒《烦忧》),他会很用心用情,但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我是剑,我是火焰……”(海涅《颂歌》),更会让他激情澎湃。他上《文艺理论》课,一开始便印发给学生一份读书单,既有属于他本分的86部文艺理论著作,又有120部文学作品,而且还是清一色的世界名著。他这样做,好像是怕同学们站不稳而掉进流行文化泥潭似的。他推崇高级价值的这种立场、这份执着,给人送来的,无疑是一种“自信自决”[18]的美,是一种敢于接受挑战的“坚守”的美。

五、结语

郑惠生老师讲理论课,既“合规律性”也“合目的性”,是美的[19]。它美在丰富、美在形象、美在生动、美在激情、美在广博、美在深刻、美在条理、美在逻辑、美在理性、美在本心、美在境界、美在坚守、美在圆熟、美在创新。而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他对于教育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有着他对于学术研究永不止步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和‘建构’色彩”[20]。正是这样的探索和追求,才可能有郑惠生老师讲理论课的不拘一格、自由洒脱,才有可能给受教育者带来难忘的独具一格的教学美。

[1]皮武.教师自由与教学美的创生[J].教育学术月刊,2011(9):17-19.

[2]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87.

[3]郑惠生.现在“是一个不需要经典的时代”吗——对季广茂教授《经典的黄昏与庶民的戏谑》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7+11.

[4]郑惠生.驳“文学经典的终结”——与吴兴明教授商榷[J].学术界,2009(1):121-128.

[5]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兼与王确《文学经典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方式》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9(1):11-19.

[6]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对孔庆东博士《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2):12-18.

[7]郑惠生.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吗——与马相武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8-11+90.

[8]郑惠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焉可错谬百出——对黄浩教授《从文学信仰时代到文学失仰时代》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17-24.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305/371.html



上一篇: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
下一篇:从学生评教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形象以郑惠生教授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